这些日子,一直被一种精神感动着。每一次采访都是对灵魂的一次砺炼,每一次实地考察都是对身心的一次洗礼。
站在高大雄伟的大坝上,面对碧波万顷的湖水,思绪穿透了历史的沉埃,跨越了时空的阻隔,来到那可歌可泣的岁月。在这里,每一截残桥破路都记载着一段沉重的历史,每一处洞坝山坡都彰显出一种绚烂的文化,每一面残垣断壁都流传着一个传奇的故事。
一
“日微群山翠,霞映千岛湖。”啊,洮水水库,您这颗井冈山下的璀璨明珠,湖南境内面积最大山中淡水湖泊,终于在一代代茶陵人血泪汗水的浇灌下,瓜熟蒂落,大放异彩。从这里登上游艇,信马由僵,八十里水路,巍巍井冈山,宛延连绵的罗霄山脉,像嫦娥舒展的长长衣袖,令游客进入梦幻般地迷想。在这里我们不仅可以领略“日出江花胜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江南式美景,还可以感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塞北风光的宏伟与壮观。
水库的建设者告诉我们,这还只是洮水水库的“附利”。她的最大功能调节生态,即以防洪、发电为主,兼顾灌溉、养殖、旅游和城市供水等综合功用。水库建成后,直接经济效益可发电,为炎陵县、茶陵县、攸县和醴陵市三县一市的调峰、调枯电源。间接效益不仅可以防洪,灌溉,发展养殖业;而且还可以为下游龙甲山、黄坪、苏洲坝、干溪等9个梯级电站调节水源,带来补偿效益;更为重要的是为下游三县一市茶陵的发展提供了优质的城市供水,为茶陵的旅游升温打造了一个叫得响的精品力作。
洮水水库工程总投资7.531亿元。大坝主体为面板堆石坝,坝长313.3米,最大坝高102.5米,坝顶高程210米。总库容51500万立方米,水库正常蓄水位为205米,防洪库容为1亿立方米;控制流域面积769平方公里。正常蓄水后,可装机6.9万千瓦,年发电量1.5亿度。另外,作为城市供水水源,洮水水库上游无污染,水质经检测达Ⅱ类以上标准。如果供水工程在水库的▽150m取水,一年四季都属于恒温水,不仅水质好,而且水量有充分的保障。如果把自来水处理厂建在▽174m位置,可实行自压供水,这样节省的电力,其资金非常可观。
二
截洮水建水库是茶陵人的百年梦想。早在清末民初,茶陵就有一些仁人志士提出了这一设想。民国时期,还进行了初步的勘测设计工作。新中国成立后,历届县委、县政府都把兴建洮水水库摆上重要议事日程。50年代和60年代,湖南水利专家史杰曾多次来茶实地考察。然而直到上个世纪末,一百过去了,该项目因投资巨大,移民面积广移民人口多,几起几落,一次又一次被搁置。
一个这么好的工程为什么建不起来起来,说穿了就一个字“穷”。茶陵这座地处吴关楚尾的古城,系井冈山老区贫困县。战争年代曾为中国革命献出了6000位烈士,为共和国培育了29位将军。然而受制于落后的自然环境,一直未能摆脱贫困。洮水水库申报时全县一年的财政收入也只有4382万元。可根据当时的预算,除国家投资,省市补贴以外,茶陵县地方财政自筹资金必须支付4000万元。4000万,对于沿海发达富裕的县可谓小菜一碟,而对于在贫困线上挣扎的茶陵就是一个天文数字。
时间在这种痛楚和无奈中一分一秒地流过,就这样老天还没放过苦难的茶陵人,接下来连续三年洪灾,像一支钢鞭抽打在大家的心上。穷则思变,要干要革命。痛定之后,茶陵人再一次想到了洮水水库。
难道就真的没有一点办法了吗?俗话说:“谋事在人”,天上没有掉下来的馅饼。于是县委调整了部署,提出了“工业强县,拓城兴旅”的战略口号,再一次把洮水水库建设也重新摆在最最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抽调专人成立了项目组。2003年6月,国家发改革委下发《通知》,正式批准洮水水库立项。
三
在洮水水库的申报立项过程中,茶陵县人民齐心协力,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这不仅体现了县委县政府领导的高度智慧。同时也显现了一个个普通茶陵人坚忍不拔的“牛”一样的性格和意志,是当代“铁牛精神”最好注脚。在没钱立不了项时,不少干部职工向县长书记上书,表明自己的决心:“企业拿出一个季度的利润,干部拿出三个月的工资,农民拿出三个月的口粮钱”,也要争取立项,把水库建起来。
2003年9月18日,是个特殊的日子,“茶陵县洮水水库工程建设领导小组”正式挂牌成立。从这一天起,洮水水库工程才真正步入正规化轨道。然而,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又摆在了决策者面前:洮水水库立项后,钱从何处来?总不会真的从才刚刚摆脱贫困的县民嘴里抠吧?为了解决这个难题,坚韧的茶陵人,积极想办法,出主意,积极创一种全新的建设模式,即:将洮水水库建设和二级电站开发项目、县城供水项目、旅游开发项目等开发权一并打包给投资商,实行“1+3”的捆绑式开发模式。2004年11月29日,洮水水库项目法人招标签约仪式在长沙金源大酒店隆重举行,中标者为广州新裕集团。至此,勤劳坚韧的茶陵人终于走出了困境,这些质朴得像“牛”一样的汉子,不仅圆了自己一直期盼了百年的梦想,还为我国大型公益性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融资,勇敢地闯出了一条行之有效的新路。
四
人类自诞生以来,就在不停地迁徙。所以说,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迁徙史。“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树挪死,人挪活”,人类的每一次迁徙都为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拓宽了空间。
洮水水库的移民工作,虽不及三峡那样气势恢宏,波澜壮阔;却也是风诡云谲,可歌可泣。曾几何,在洮水水库工程建设的所有问题中,移民安置问题,被公认为“最关键”、“最困难”的问题,甚至被一些人称之为洮水工程的“死结”。茶陵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依法移民的原则,将着眼点投向洮水移民每个家庭这一社会细胞,即对底层平民的关注。大到田土宅基,婚丧嫁娶;小到柴米油盐,甚至于他们的喜怒哀乐,使移民安置具有了普遍意义上的人性和情感深度。政府派专职人员走访了桃坑、舲舫、湖口、浣溪、马江、下东、枣市、思聪、平水、火田、洣江、城关等十多个乡镇,抽调技术人员60余人,组成6个调查小组,对淹没区的房屋、田土、山林及各项基础设施等实物指标进行了全面的调查统计;制订了“科学规划、妥善安置、城乡结合、统筹安排、开发建设、帮民致富,确保工程建设顺利进行、确保移民生产生活稳定、确保库区经济持续发展”的移民安置政策,坚持“开发性移民、有土安置为主、资源环境可容、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等具体等具体操作细则。全县共规划安置点16个,其中后靠安置点12个,外迁安置点4个。后来,又在老虎塘建设一个集移民安置和以农产品集散为一体的安置小区,解决了坑口墟的整体搬迁和一些移民钉子户的实际困难,顺利完成了全部移民任务。
为确保移民们“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政府先后启动了“榆木、脐橙、油茶”等生产基地的建设,扶持了贵派电器、古城香业、玉泉牙签、热窝里手编、桃盛家具等五个农业产业龙头。除此之外,还引进了玉泉永福竹制品公司、雅派皮具厂、杜鹏鸟服装厂等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创办多家移民就业培训基地,让广大移民在家门口就能就业上班。
五
有多少移民,就有多少动人的故事;有多少移民干部,就有多少感人的事迹!
“我们没什么说的。我们只是做了我们该做的那些份内的事。”每次采访移民工作队队员时,大家都这么说。
多么朴实的语言呀,多么纯朴的品质呀!可60万茶陵人民不会忘记。正是这些朴实而执着的普通干部和职工,深入移民第一线,6年如一日,常住深山老林,和移民们同呼吸,同患难。他们和移民们同吃同睡,想为移民所想,急为移民所急。移民们遇到什么困难,经济上能帮的,就自己掏腰包。自己不能解决的或是一些政府性问题,便主动找有关部门联系,帮助移民解决。“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正是在工作队员们这种心贴心的帮助和感召下,移民工作才得以顺利完美的完成,为洮水水库建设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然而,这六年,他们吃过的苦,受过的委屈,品尝的辛酸又有多少呢?采访时,有位移民工作队队长告诉我们说,移民工作是他一生中的至难点,生活中的至苦点,人格中的最低点。因为移民工作队所承受的是政策性任务和移民的不信任不理解等双重压力。做移民工作,犹如杂技中的走钢丝,不仅要有高超的艺术,还要有过人的胆识。移民工作队,在处理问题时,不仅仅需要滴水穿石的韧劲,有时更需要大刀阔斧的果断。这样与移民的冲突就在所难免,有时在人格上受点委屈,也就在情理当中了。
尹牛苟就是最为突出的一位典型。2007年元月,尹牛苟从工会主席的岗位退下来,被抽调到移民安置工作组。从到移民工作组的第一天起,两年多来,700多个日日夜夜,他天天在桃坑大山里转来转去,坚持与移民同吃同住。最为感人的是:当他发现了自己身患绝症后,依然顽强工作,最后倒在自己心爱的岗位上,用热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关爱移民的颂歌……
在茶陵,在洮水水库移民第一线像尹牛苟这样的人比比皆是。全体移民干部和工作队员,在县委县政府的带领下,纷纷走出办公室,深入库区和移民家庭,体察民情,倾听群众呼声,一家家摸实情,送温暖,解忧难。全县上下形成了一种“队员上前线,单位作后盾”;“责任在领导,队员当代表”的良好格局,为水库移民涂抹一笔最为亮丽的色彩。
六
移民是命运一次大转折。这些山民们,将离别祖辈赖以生存的家园,迁徙到人地两疏的异地他乡,去开拓新的生存空间。
洮水水库是美丽富庶的,移民后的洮水人也必将富足、祥和、安定。看,曾经低矮、简陋时常遭到洪水侵袭小村落,变成了一排排整齐、漂亮、生活卫生舒适方便的移民新村。瞧,新修的公路依山环绕,新开的梯田泛着绿波,和蓄水后的湖中小岛,争姿斗姸。库区的居民们永远告别了:用水下河挑,做饭上山砍(柴)的半原始生活,向绿色环保和低碳生活迈出了历史性的第一步。迁徙到县城南边新城区热窝里、铁丝坳、老虎塘的移民,也都能安居乐业。
然而,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洮水水库工程建设也是一面双韧剑。库区一旦蓄水,桃坑、舲舫2个乡23个村108个村民小组,将全部淹没在一片汪洋之中。那些远离家乡的移民们,无论是搬至上游的深山老林,还是外迁到城南的的小区,那份故土难离的伤痛永远萦绕在心胸,怎么也挥之不去。
洮水移民大部分是客家人。祖先们为躲避战乱,逃避瑶役税赋,迁徙在这片大山里,至少生活了几个世纪了,早的有上千年。他们记得山里的每一块石头的形状,每一条溪流的长短。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全都浸润客家人的血汗和泪水。千百年来,客家人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集群而居,说客家话,在其衣食住行等方面都保留着与当地人迥然不同的风俗习惯。客家喜欢唱山歌,也许是特殊地理环境的滋润,也许是客家人骨子里那份不甘羁绊的流浪天性的使然,客家人从一开始说话便会唱歌。高兴时,让自己满腔豪情插上歌的翅膀,飞出山洼,这一份幸福就变成十份幸福千份幸福万份幸福;伤心时,让自己的郁闷随着歌声,融入阵阵林涛淙淙溪水,会顿着心旷神怡,什么忧愁都会云消雾散……这些人文的景观,会不会随着发电机组输出的第一度电流,也深深地埋入湖底呢……
啊——!洮水,您作为茶陵的母亲河洣水的支流,曾给茶陵人民带来了太多的机遇和灾难。如今,正是您用这母亲般地乳汁会聚了湖里的碧波万顷!啊——!洮水移民,正是您们大爱无疆的奉献精神,才使这跨世纪的宏伟工程得以顺利实施。您们的高风亮节像一块历史的丰碑,永远矗立在60万茶陵人民的心中……
主办单位:湖南省库区移民事务中心
邮编:410001地址:湖南省长沙市曙光中路391号
备案序号:湘ICP备05000618号公安机关备案号:43011102000005
技术支持:湖南省政务服务和大数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