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情况
盘家村位于双牌县上梧江瑶族乡境内,距离县城28公里,地处南岭云台山下,是一个具有1200多年历史的瑶族聚居村落。全村共824人,其中水库移民729人,山林约18900亩,耕地约500亩,人均0.69亩,是一个人均耕地资源匮乏的库区重点移民村。近年来,该村立足少数民族区域自然条件、经济资源禀赋、风俗民情,按照重点移民村美丽家园建设要求,着力推进“党建引领+民族团结+乡村振兴”模式,大力发展山区特色产业,探索出一条农文旅融合发展、产业引领乡村振兴的库区发展之路。该村2021年度打造了云台山AAA级景区,被评为永州市“同心美丽乡村”,2022年度入选第四批湖南省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获评永州市美丽乡村示范村,2023年度入选省级美丽乡村(和美湘村)示范创建名单。
二、主要成效
(一)拓宽产业发展之路,带领村民增收致富。
盘家村按照“念好山字经,做好水文章,打好生态牌,奋力创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的发展要求,依托山水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绿色生态产业,将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形成了高山茶姜、乡村旅游、林下经济三大支柱产业。2022年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8873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达30余万元,超过周边绝大多数乡村,实现了从贫困村到移民美丽家园的华丽转变。
一是发展特色产品,提高移民收入。引进金蕊实业有限责任公司,流转荒地500余亩,雇请移民采茶,精心种植黄金茶,参加《中国好茶》比赛,并一举获得银奖。2022年,共吸纳移民采茶1100人次,每人每天工资300元,直接增加移民收入共33万元,增加村集体经济4万元。采用“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种植高山虎爪姜,申报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成功通过认定,并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获评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合作社农户移民36人共获利25万元,村集体分红8万元。
二是依托生态优势,做优乡村旅游。依托高山野生茶产业,建设智慧瑶寨景区,大力发展乡村特色旅游产业,打造了特色民宿、高山茶海、云海日出、日湖游船、古松群落、茶文化体验馆、休闲观景台等近20个旅游景点。本村外出打工青年陆续返乡创业,发展加工和种养业,兴建“瑶山居”农家乐,2022年,共吸引游客30万人次,全村移民因农文旅产业人均增收300元,村集体分红10万元。
三是引进名优品种,拓展林下经济。为带动移民增加收入,2020年村集体带领42户155位移民共同筹建鹰嘴蜜桃120亩、中华圣果(又称八月瓜,既是水果,又属中药材)30亩,不仅使这部分移民每年人均增收980元,村集体增收5万元,还为景区增添了桃园景点,丰富了本村旅游产品。在村集体的带动下,全村移民群众精神昂扬,各显所能。比如,移民户盘怀,以前在外打零工,每月收入不足3000元,2022年发展林下瑶山土鸡,年出笼4000羽,年产值60万元,除去成本支出,年收入20余万元;移民户林慧君,以前在广州等地辗转做装修工,收入很少,2022年承包村集体蘑菇种植基地1.8亩,采用大棚种植平菇菌包3万袋,年产值28万元,除去成本和上交村集体每个菌包1元,年收入10余万元。
(二)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优美整洁的村容村貌是移民美丽家园的重要标志。近年来,盘家村通过移民项目扶持、引进企业和资金、村民自建等方式,将一个昔日的贫困村建设成了一座宜居宜业、魅力四射的新瑶寨。全村呈现简朴、自然、美观的整体感觉,俨然一幅世外桃源的美丽乡村图画。
一是大力招商引资。充分利用云台雾海天然景观优质自然资源,引进金蕊实业有限责任公司投资7000万元,开发高标准茶园1000亩;引进双牌县农旅发展有限公司和邻村集体投资400万元,修建景区木栈道和观景平台3座、云山星空民宿10座;村集体投资10万元,建设竹林及古松群落游步道1000米。
二是完善基础设施。投资1200余万元建设盘家村(含云台山景区)供水工程,实现自来水普及率100%;管护农业基础设施,投资70万元维修改造水渠7条共6.5公里;提质改造交通设施,投资1089万元改造云台山景区道路11公里、硬化通村公路3条共2.3公里、新建机耕道2条共2.1公里,完成客运码头改造2座。
三是优化人居环境。投资160万元改造人居环境,在所有村民居住区安装路灯,实现了道路亮化,“四旁两地”绿化面积470平方米,古松群落增设凉亭1座,建设生态停车坪530平方米;投资120万元改造村容村貌,修复特色瑶族聚居房1万平方米,清理乱搭乱建、老旧旱厕、空心房50余处,修建文化走廊35平方米,改造村委活动室300平方米;投资40万元开展污染防治,改造排污沟450米、公厕3座,清淤骨干山塘3口,建立生活垃圾收运体系,生活污水处理率达96%,垃圾无害化处理和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100%。
(三)普惠政策利民生,乡风文明呈现新气象。
坚持共建共享,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鼓励村民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促进乡风文明建设。
一是共享发展成果。将移民产业发展效益按3:3:4反哺移民,即:30%用于困难移民救助,30%用于村集体产业再发展,40%用于村集体公益和公共基础事业,实现移民产业惠移民。
二是完善公共服务。新建卫生室、快递服务点、电商服务点、便民超市各1个;建设篮球场,配备乒乓球桌、台球桌、羽毛球网,配套小型运动健身场地100平方米;重点打造村党群活动中心,建成文体娱乐广场300平方米,配备液晶显示屏、音箱设备,购置各类图书1万余册,举办政治理论、种养产业培训班,满足移民文化生活需求,提高移民思想素质和就业能力。
三是倡导乡风文明。强化宣传引导,推树典型榜样,2022年共评选十佳文明户17家、最美庭院10户,并对考上本科的3名移民大学新生每人发放助学奖金1000元。结合村情实际,完善村规民约,成立红白理事会、妇女禁赌会,提倡俭朴结婚、丧事简办。
三、经验做法
(一)坚持党建引领,凝聚合力共同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村“两委”是党的政策方针、决策部署在基层的直接“落实者”,夯实基层基础是推进农村经济发展最有力的组织保障。一是选准移民致富“领头人”。通过“两推一选”,盘家村将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群众拥护的“双强”人才选进村“两委”班子,成为移民群众致富的“主心骨”和“领头人”。二是发挥党员示范带动作用。坚持党员“五个到户”,将49名党员全部动员起来,覆盖到全村每个角落,实现“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领着群众上”,全面增强党总支在村里的号召力和党员在群众中的影响力。新成立的村“两委”班子共5人,平均年龄41岁,其中1人为移民致富带头人。49名党员中,除村“两委”成员和老龄党员外,2人创办私营企业,成为移民致富带头人。成立种养合作社21家,28名党员是村里的种养大户。村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增强,为移民美丽家园建设提供了坚强保证。
(二)立足区位优势,高点定位规划设计。
盘家村离县城较近,地处双牌日湖、云台山景区,具有村内生态环境优美、自然山水独特、瑶族文化厚重的优势。按照双牌县提出的打造“一双王牌”总要求,盘家村将重点移民村美丽家园建设同推进乡村振兴、打造潇水河旅游带、民族特色村落保护相结合,坚持规划先行、科学布局、高点定位,确定了“尊重自然演进、节约自然资源、维护山水格局、丰富田园生态,产业景观同体、发展保护并存”的建设思路,着眼建设“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业”,聘请湖南省建筑设计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进行设计,编制了《盘家村村庄规划》《盘家村省级美丽乡村建设方案》,以盘家村云台雾海茶文化发展区为核心,以瑶文化农耕田园发展区、下岭铺江南水乡发展区为两翼,明确了“一核两翼”规划布局,为发展厘清了思路,明确了方向。
(三)突出项目建设,引擎驱动加快发展。
建设项目是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要支撑,是拉动农村经济发展的“火车头”。一是抢抓发展机遇。坚决摒弃“等、靠、要”思想,以“拼、争、抢”的观念主动对接、积极作为,争取各级各部门最大支持。二是抓实项目建设。研究国家产业发展战略和投资导向,用足移民后扶政策,用活国家惠农政策,依托自然禀赋、区域特色、优势资源、优势产业,认真打造和包装项目,将其作为加快发展、缩小差距的突破口。目前,共打造“种养+”产业项目7个、基础设施项目23个、环境整治项目11个、农文旅景区项目12个。三是持续招商引资。发挥政府投资带动作用,以优质资源、优质产业引进龙头企业,引进社会和民间资本,共同参与乡村旅游开发,为高速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四)培育特色产业,筑牢平台富农强农。
按照现代农业发展要求,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发展特色产业。一是注重政府引导。充分借助政府在乡村产业发展中的指引作用,及时掌握政策、市场、资源等方面信息,积极响应县委经济工作会议关于倡导全域旅游的号召,用好移民产业发展扶持政策,抢抓发展机遇。二是扩大基地规模。摒弃“守地”思想,增强规模化经营意识,推进土地林地流转,促进现代农业发展,通过“粮补”“以地入股”等方式,推动土地向大户、家庭农场、企业流转,为基地成体系、上规模创造条件,共流转耕地(山地)1200多亩。三是引进龙头企业。以“特色、精品”为目标,围绕资源开发上项目,围绕特色农业搞加工。充分利用区位优势、特色优势、政策优势,多形式、多渠道招商引资,吸引省内外客商到村内投资兴业,兴办农产品加工厂,实现农文旅融合发展。四是注重营销创新。发挥农业合作社经营流通作用和企业的带头作用,以会促销、以订单促俏、以农超促销,采取网络直播、旅游带货等新举措,不断开拓新市场。
主办单位:湖南省库区移民事务中心
邮编:410001地址:湖南省长沙市曙光中路391号
备案序号:湘ICP备05000618号公安机关备案号:43011102000005
技术支持:湖南省政务服务和大数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