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d
< img src=""/>

务实创新谋发展 产业增收天地宽——资兴市移民产业发展的几点做法

湖南省库区移民事务中心 hnym.hunan.gov.cn 时间:2020年11月30日 【字体:

    近年来,资兴市始终把发展移民产业作为移民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不懈,久久为功,以东江移民为主体的开发性移民之路行稳致远、越走越宽,形成了以水果、水产及特色旅游为支柱的移民主导产业。目前,全市移民累计开发果、茶8万余亩,年产各类水果20多万吨、茶叶150吨,共发展规模农家乐180余家。2019年,全市移民经济总产值达13.25亿元,移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搬迁时的不足200元提高到2019年的11104元。

    一、跳出传统抓产业,壮大产业规模集群发展。坚持以山水资源为依托,在巩固传统产业的基础上,勇于打破思维定势,积极探索具有自身特色、适应时代需求的可持续产业发展之路,不断壮大移民产业集群。一是放大传统优势稳产业。充分利用东江湖大水体效应,反复实验优选,培育出以特早熟优良品种为主体的柑桔产业。尽管先后经历技术不成熟、产品销售难、市场环境变化、病虫害频发等问题,资兴市始终不放松、不动摇,一届接着一届干,柑桔产业不断发展壮大,目前种植面积已达6万余亩,成为东江移民的主导产业和最稳定收入来源。二是跳出传统格局拓产业。近年来,随着东江湖生态保护政策收紧,东江湖产业发展多头受限,加之柑桔黄龙病爆发,给东江移民产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为确保移民长期增收、持续发展,资兴市创新产业发展思路,将产业发展条件、库区移民意愿和新兴市场需求有机结合,打破以柑桔为主导的单一产业格局,重新制定东江移民水果产业发展规划,确定了以清江镇等为主的精品柑桔主产区,以白廊镇、黄草镇为重点的白廊环湖桃花走廊和黄草四季小水果之乡,以滁口镇为重点的黄金奈李之乡,以北部移民安置区为主的万亩冰糖橙产业,形成了以柑桔为主、桃李梨等四季小水果竞相发展的产业格局。三是转变传统发展方式强产业。改变传统产业零散、低效、撒胡椒面的发展方式,严格按照重点投入、集中开发、规模经营思路,坚持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专业化管理和科技化支撑,以点带面,稳步推进移民产业规模化、高质量发展。规划上,坚持一乡一精品、一村一特色;投入上,每年将50%以上的移民项目资金投入移民产业,重点向规模化基地倾斜;技术上,与中国柑桔研究所、湖南农大等科研院所签订科技服务协议,定期开展技术讲座,大力推广先进栽培技术,精品果园建设成效明显,柑桔产量、品质、效益均明显提高。此外,大力培植专业乡镇、专业村组、合作社和专业大户,移民产业发展进入了规模大、市场广,效益好、大户多,一业兴、百业旺的良性循环。

    二、跳出库区抓产业,突破产业瓶颈外延发展。东江移民安置密度大,人均资源少。为突破发展瓶颈,资兴市积极利用库外非移民资源,实现库区产业外延式扩张。一是鼓励库外协商增加资源。东江移民安置以少迁多靠,市内消化为主,由于补偿标准低,资源配置不足,阻碍了外迁移民产业发展。资兴市按照尊重市场规律、村组自主协商、移民立项扶持的方式,鼓励移民村组向当地非移民村组划征土地资源,用于发展移民产业。近几年来,共划征土地1000余亩,先后建成了唐洞街道天塘坪冰糖橙基地、香花果场冰糖橙基地等一批规模大、标准高的产业发展基地,外迁移民产业发展取得新突破。二是探索反租倒包利用资源。创新推行村组流转租赁土地、移民资金扶持集中开发、移民大户反租承包经营、移民村组和农户共享双赢的反租倒包模式,鼓励移民村组通过流转移民村组零星果园、租赁非移民村组闲置土地,进行集中连片规模开发,再由移民大户按每户不少于10亩的适度规模进行承包经营。目前,全市已新建反租倒包基地10余个,新开发冰糖橙5000多亩、葡萄800多亩,移民产业标准化生产、专业化经营和规模化发展得到有力推进。三是推动土地流转整合资源。针对避险搬迁政策实施后,部分移民库内库外均有资源,难以两头兼顾,容易失管失收的现象,资兴市鼓励移民到库外流转土地开发果园,将库内果园自留地流转给当地移民村组,既整合利用了分散资源,避免了失管失收,又实现了规模经营、整合发展。

    三、跳出农业抓产业,延伸产业链条高效发展。跳出就农业抓产业的思维定式,在加强产业配套、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品附加值上下功夫。一是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大力推进种苗工程,投资600余万元建设了市柑桔无病毒种苗繁育场、果树所优质小水果种苗圃和清江等库区乡镇假植大苗苗圃;投资7800万元完成了水产良种繁育基地和院士工作站建设,从源头上保障了全市种苗安全和东江湖渔业资源种群安全。二是拓展产业发展载体。把培育移民龙头企业、扶持移民专业合作社作为拓展移民产业的重要载体,全面推进产业高效发展。注资1亿元成立湖南东江湖生态渔业发展有限公司、注资1000万元成立湖南东江湖生态果业有限公司,为做大做强移民产业提供了龙头牵引。引进江苏长江水产有限公司等水产龙头企业,扶持成立好又精柑桔合作社、东江名寨茶叶专业合作社10多个专业合作组织,实行统一品种、统一服务、统一标准、统一收购、统一销售的一体化运营模式,实现了移民户、龙头企业、合作社三赢三是延伸产业发展链条。积极推进第三产业与移民产业深度融合,延伸产业链,提升附加值。规划建设唐洞街道鹿桥村移民果业仓储加工中心、回龙山乡七里村柑桔加工厂等农产品初加工项目,拉长农产品销售期,提高了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着力培育库区电商、淘宝等新业态,打造互联网+产业电商扶贫特产专区等产业链,拓宽了农产品销售渠道。充分发挥东江湖独特的资源优势,全面实施品牌战略,倾力打造东江湖鱼”“东江湖果等品牌,提升了产品知名度和附加效益。

    四、跳出移民抓产业,整合产业资源合力发展。发展移民产业,必须跳出移民思维,充分整合各方资源,实现借力借势发展。一是合整体规划之力。主动将移民产业发展融入全市产业发展规划,以全市产业发展规划带动移民产业发展。紧贴全市乡村振兴目标,围绕一区四镇产业发展规划,在清江镇着重建设精品橘园,全力打造清江柑桔特色小镇; 在兴宁镇着重发展黑木耳等蔬菜菌类种植,不断丰富兴宁蔬菜特色产业小镇内涵;在东乡片区持续推进楠竹改造项目,全力助推八面山楠竹特色产业小镇建设,使移民产业赢得全市产业发展的政策、资金支持,实现了加速发展。二是合部门协同之力。将重点移民村整村推进建设纳入全市美丽乡村建设规划,整合各类涉农资金,合力推进重点移民村产业发展。3年多来,共撬动各部门资金4000余万元投入全市已实施的24个重点移民村建设项目,每个重点移民村都至少规划建设了一个面积不少于100亩、符合产业发展规划且具有自身特色的农业产业基地,为全市移民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三是合基层组织之力。充分挥发乡镇村级党组织作用,将移民产业发展与村级支部农场建设结合起来,采取支部统筹、合作开发、利益共享的方式,在移民村全面推进支部农场建设,有效解决了移民产业发展资源不足、土地流转思想难统一、产业推进矛盾纠纷处理难等问题。近几年,先后建设移民支部农场13个,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五、跳出产业抓产业,夯实产业基础持续发展。努力夯实支撑产业发展的技术、人才等软实力,为移民产业发展提供持续动能。一是健全产业技术支撑体系。先后建立了果树研究所、水产良种场、移民经济技术服务中心等一批科技服务阵地,组建了一支涵盖高、中、初级职称的专业技术队伍,其中高级职称10人、中级职称50人、初级职称82人。在10个移民乡镇设置了移民经济开发服务分站,配备果茶专干和渔业专干,村组设有兼职果树专干和科技示范户,产业科技服务网络遍及各个产业和移民村组。二是强化移民素质技能培训。选送高、初中毕业移民青年及村组党员干部到华中农大、湖南农大等院校进行培训,培养了一批果茶、水产、畜牧等专业技术人员和产业开发带头人,造就了一大批永久牌土秀才鱼专家果教授精准聚焦产业发展需求,每年投入200万元左右,开展柑桔、茶叶、特种水产养殖等移民实用技术培训和工程机械、电子商务、育婴师、致富带头人、特种设备等移民就业技能培训,使有劳动能力的移民至少掌握12门实用技术,为移民就业创业提供技能支撑。三是大力引进技术和人才。与中国柑桔研究所签订长期技术服务合同,为东江库区建成中国优质柑桔生产基地提供了坚强技术后盾。与湖南茶叶研究所签订技术合作协议,开发并升级了省级名茶东江楚云仙。建立桂建芳院士工作站,大力发展名贵鱼养殖,使东江湖鱼成为移民增收重要渠道和主导品牌。从湖南农大等院校招聘果茶、水产等专业技术人才,为全市移民产业发展注入了新动能。通过专家指导、市校(院、所)联姻,东江湖农产品品质得到全面提升。


(唐洞街道天塘坪冰糖橙基地)

(移民外迁产业示范园葡萄种植实验示范基地)


(转型发展中的市水产良种场)


(唐洞街道天塘坪冰糖橙基地喜获丰收)






foot
友情链接

主办单位:湖南省库区移民事务中心

邮编:410001地址:湖南省长沙市曙光中路391号

备案序号:湘ICP备05000618号公安机关备案号:43011102000005

技术支持:湖南省政务服务和大数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