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移民局政策法规处支部三届联村帮扶工作纪实
根据省移民局党组的部署和省局机关党委的安排,自2010年起,政策法规处党支部分三批先后对东安县石期市镇建河村、保靖县复兴镇那甫村、城步县白毛坪乡上坪村开展“机关支部联基层”活动,与当地基层党支部一起,确定了“加强班子建设,完善基础设施,提高移民素质,促进社会和谐”的基本思路,坚持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全面推进联系村的基层组织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建设。几年来,为三个联系村共投入资金120多万元,整合其他资金100多万元,共硬化修建道路约9公里,扶持开发了黄金茶育苗、大棚蔬菜、柑桔品等产业基地……这三个联系村的生产生活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变,基础设施条件有了明显的改善,移民的收入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 一、 加强组织建设,增强村班子的战斗力 基层党组织是我们联系服务群众的第一线,只有加强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增强村班子的战斗力,才能为联系村的长远发展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我们对三个联系村的帮扶都把完善村级组织建设作为首要任务,通过广泛宣传党和国家的移民政策、惠民政策,特别是通过支部党员干部对困难移民实行一对一的帮扶,使移民群众深感党恩,积极向党组织靠拢。 在保靖县复兴镇那甫村,我们与村支两委一起深入开展争先创优活动,发展党员15名,涌现出了周纯礼、周海波、李素芬等优秀共产党员。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得到了明显巩固和加强。 在城步县白毛坪乡上坪村,2014年6月村级换届选举时,年仅31岁具有中专学历的优秀青年杨昌前被选为村文书,增添了村班子成员的活力和战斗力。同时完善了村组织工作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党务村务公开制度、“一事一议”制度等制度,加强了民主监督制度的落实,村重大事项都经村支两委集体研究或村民代表会议通过,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全村有党员30人,今年又发展了建党对象陈小毛,是全乡党员比例最高的村。 二、 突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生活环境
三个联系村点都存在交通不便、基础设施落后、生存环境差的情况。我们以建设环境优美宜居、生态文明和谐新农村为目标,全力推进联系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村容村貌整治工作,使村居环境质量不断得到改善,村民生活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
东安县石期市镇建河村移民反映农田灌溉水渠损毁多年,导致7、8、9三个组600亩稻田无法耕种。联系该村后,我们积极帮助村党支部编制农田水利改造规划,发动群众投工投劳,修建了一条宽50公分,长4.5公里的农用灌溉渠道,受到了群众的大力赞扬。同时,又和村干部一道到县农机局、电力公司进行协调求援,争取农办、扶贫办的支持,在2011年11月中旬,投资8万元安装了新的变压器,修建了机组维修工作室。至此,该村整个农田水利设施灌溉系统得以完善。
在保靖县复兴镇那甫村,我们抓住当地开展城乡同建的契机,积极协调整合县里有关部门资金,完成了1060米的村间道、3700米的村小道及6.65公里的通组公路硬化工程,实现了环村公路全硬化,村间道硬化率达87%,解决了多年以来困扰移民行路难的问题;维护修缮了3个饮用水井,解决村里400多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实施了农网改造,改变了移民用电难的面貌。
城步县白毛坪乡上坪村面积大,群众居住点多,虽然村主道大部分已经硬化,但腊屋至背子田的机耕道太狭窄,路况差,天气好才能通摩托车,下雨就无法通行,我们把这条路作为一项为民办实事的民心工程来抓,从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给予倾力支持,拓宽了路基,宽度达到5米(长度为1.9公里),并协调县交通局立项予以硬化;今年还投资10万元,在全村修建120多个垃圾池,使全村户户垃圾入池,人人讲究卫生,使村容村貌有新的改善,为促进村经济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一、 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
在那甫村询问黄金茶育苗栽培情况
三个联系村在自然条件、经济状况、农村产业发展的历史与现状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政策法规处党支部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实事求是,根据不同地区特点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各种经济资源,使三个联系村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农村产业新格局,有力地促进了移民增收和村集体经济发展。
以城步县白毛坪乡上坪村为例,该村是一个传统的农业村,但随着白云水库的修建,田土大多淹没,近年来劳力大都外出打工。工作组根据该村山林面积宽,草山较多的实际,鼓励移民群众发展养山羊和土鸡养殖。目前,在省、县移民局的大力支持下,发展山羊养殖户20户,存栏2600只;利用该村处于白云水库库尾,白云水库放空水库进行除险加固的时机,组织移民种油菜130亩;利用水库消落区发展养鹅1000多只。同时,全村95%的村民,大力喂养土鸡,县城许多餐饮均在上坪村收购土鸡,现全村每月出栏土鸡到县城至少在3000只,光此项收入每月增收22万余元。
保靖县复兴镇那甫村长期以来是以种植水稻和柑桔为主,产业结构单一,移民生活贫困,人均年纯收入仅1200元左右。开展扶贫建设后,政策法规处党支部针对这一情况,同复兴镇党委、政府,保靖县移民局制定该村产业调整计划,实施了产业调整方案。2年全村新开黄金茶育苗基地50亩,扶持大棚蔬菜100亩,柑桔品改200亩,发展山羊、孔雀养殖大户30户,新建油茶基地200亩。2013年虽然遭受了历史罕见的旱灾,但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2300元左右。通过2年的扶贫建设,那甫村移民收入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
通过6年来的“支部联基层”活动,我们主动与基层对接,进一步拉近了移民干部与移民群众的距离,增进了感情,搭建起了联系党群干群关系的“连心桥”。帮扶活动所取得的成效也实实在在地体现在了移民的笑脸上,一直甜到了移民的心里,赢得了移民群众对上级移民部门的赞誉。
主办单位:湖南省库区移民事务中心
邮编:410001地址:湖南省长沙市曙光中路391号
备案序号:湘ICP备05000618号公安机关备案号:43011102000005
技术支持:湖南省政务服务和大数据中心